2012年5月8日星期二

“忽视小节”令盟友不满

“忽视小节”令盟友不满
    对于一些外国人曾进入美国使馆寻求“庇护”,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学者对《环球时报》称,价值观外交是“实现渗透式外交的标志,是成功外交的典范”,“由于宣传的成功,大家都把美国领馆当作最安全的地方”。不过,这种要把美国使馆建成“最安全之地”的想法,在多国却频遭抗议。在阿富汗,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为保证自己的安全,直接将前后左右四条街完全封闭,即便是原来居住在使馆附近的阿富汗百姓也被强行搬迁。在英国,位于伦敦市中心格罗夫纳广场的美国大使馆也是当地所有外国使馆中最另类的一个,高过头顶的铁栅栏像洋葱皮一样将美国使馆层层围起来。《泰晤士报》曾刊登过整版广告,抗议美国大使馆的安全举措令原本清新典雅的格罗夫纳广场弄得森严可怖,令人走过这里就心情沉重。
    英国号称美国最铁盟友,但美国驻伦敦大使馆一直是当地人眼中的“是非之地”。美国驻英使馆位于市中心,属于伦敦市政府规划需缴纳汽车进城费的地区。但美国使馆多年来一直拒绝缴费,目前其拖欠的费用已高达3200万英镑。伦敦前市长列文斯通为此一直将美国前任驻英大使塔特尔称为“骗子”。
    而在另一个“铁杆盟友”日本,美国使馆也屡受指责。美国驻东京大使馆位于市中心,面积为1.3万平方米,但每年的租金仅250万日元(约合20万元人民币),日本政府曾经向美方提出上涨租金要求,美国使馆霸气地拒绝了。即便如此,美国大使馆还拖欠租金10年未交。而同样处于该地带的英国、德国、中国等驻日使馆等每年都会按时支付租金给日本政府。对于美国人在这类事情上“惯于忽视小节”, 日本大阪大学一名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使馆拒绝在这些事情上“入乡随俗”,它从来就是“忽略这些小节”,这并不是因为囊中羞涩,而是从内心瞧不起当事国。
    这名学者说,美国驻日使馆实际上没把自己当作美国政府的一个驻外机构,而把自己视为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平起平坐,对日本的内政指手画脚。他举例说,2011年,在日美普天间美军基地问题上,美国驻日大使公开“推荐”一名使馆官员给日本防卫省,称其是“打开日美普天间问题局面的不可欠缺人才”,并迫使日本防卫大臣录用其为参事官。而日本防卫省竟然耻辱地接受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